欠缺“肠”识,等于与疾病为邻。
不到三年的时间,肠癌的发病率已由癌症的第五位跃居第二位,而且大有抢占第一的势头。
过去,45岁之后才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年龄,如今70%的二十多岁年轻人已经有肠道疾病。
便秘成为困扰大众的普遍问题,许多人最后只好选择手术来解决问题。
几乎所有的慢性疾病都与肠道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肥胖、老年痴呆、各种癌症等。 有句俗话——“病从口入”。所以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强调食物在入口之前的选择与搭配。肠道的清洁与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长寿的基石。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着满街的美食,加之应酬无数,又有几个人能够管住自己的嘴巴呢?再者,现在许多人饮食结构不够合理,如喜欢食用熏腌、烧烤、油炸食品,经常饮用烈性酒,三餐不定时或暴饮暴食等。这些酸性食物代谢后产生有毒物质较多,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排便规律被干扰,毒素不易排出,增加了肠道负担。
即便人们每天都排便,也总会有一些食物残渣滞留在肠道的褶皱内,日积月累,它们在细菌的作用下干结、腐败、发酵,并像锈一样牢牢地粘连在肠壁上,形成黑色、恶臭、有毒的肠道垃圾。
而现代城市里环境恶化,充斥着大量的毒气毒素,人们工作繁忙、饮食没有规律、生活压力大,造成数量庞大的便秘人群和亚健康人群。这些人群肠道内的垃圾堆积更多、毒性也更大。
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现在成年人的体内平均有3~6.5公斤之多的肠道垃圾!这些垃圾不能及时清除体外,其中所含的毒素就会被肠道重复吸收使用,通过血液循环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病变危害,甚至导致癌症。所以俗话就说:“一日不排便,胜抽三包烟。”肠道保健,刻不容缓。
老话说“十人九痔”。虽然这话说得有些夸张,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痔疮的患病率相当高。肠癌的早期信号与痔疮相似,病患一定要提高警惕。症状有:患者大便带血,为脓血便和黏液血便;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形等;大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等。
SOS!肠癌发病率直线上升
“哇!肠癌,什么病,我不可能会得。”人们通常会抱有这样的侥幸心理。然而最能见证肠道问题的严重性就是肠癌的发生率节节升高。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已成为了威胁度最大、发病率上升最快的世纪癌症。
许多地方的肠癌发病率已经高居所有癌症的第二位,在新加坡甚至已排名第一。中国的肠癌发病率,同样急起直追,由20年前的第六位上升到现在的第三位,在上海地区肠癌已位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肠癌年轻化趋势特别明显,美国人肠癌平均发病年龄是69.8岁,但是中国人居然是48.3岁,年轻了20岁。我国每年新发肠癌病例高达40万,这其中很多都是30~40岁的中年人。由于肠癌隐蔽性强,不少患者就诊时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肠道癌正无声无息地进入许多家庭。
最后是年龄,在中国有超过80%的肠癌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肠道状况恶化,而使肠癌发生率增加,所以如果你是45岁以上,你必须加倍警惕。
除了家族病史及年龄以外,还要注意的是,在这份自我检测表中,没有列入个人病史,如果你曾经患有溃疡性大肠炎,或者是曾经罹患卵巢癌、子宫癌或乳癌的女性,绝对是高危险群。糖尿病患者,罹患肠癌的几率也会提高30%~40%。当然,肠癌病人癌细胞得到控制后,更要预防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