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人春季饮食注意事项
春天的到来,好像新生命的到来,机体内随万物萌发、草长花开,也蕴动着一种勃勃的生机。但是春天气候多变,会直接影响人体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另一方面,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大量繁殖,体质不佳时病菌、病毒等就会乘虚而入。为此在我们的饮食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1. 正确早餐 春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人们明显的感觉是早晨醒得很早,但现在的人们晚上普遍睡得又很晚,所以会有睡眠不好的现象。早餐应以高蛋白食物为主(一袋奶、一个鸡蛋和粥),还要喝一点咖啡或茶,以提神醒脑,一般南方人都有这种习惯。 2. 补充维生素 权威营养专家指出:缺乏维生素A就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一旦感冒或腹泻,体内维生素A的水平又会进一步下降。维生素A缺乏还会降低人体的抗体反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维生素A对呼吸道及胃肠道粘膜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证实。从食物中补充维生素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健方法,在众多食物中,最能补充维生素A的当数胡萝卜。所以,春季到来的时候一定要多吃胡萝卜等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品。 3. 多食食用菌 春季饮食应清淡一些,多吃蔬菜和一些食用菌,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春季是病毒出没频繁的时候,很多病毒都会趁虚而入,进入你的体内,多食食用菌能增加你的抗病毒能力。 4. 当心胃肠疾病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肉汤、鸡汤、鱼汤、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为这些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 5. 注意祛湿排毒 别一味地尽信民间的排毒药物,简单的苹果和鲜奶,已经有排毒的功效了。早上起来喝一杯鲜奶,吃一个苹果,既温和有益,又有排毒的效果。 春季应多吃的几种食物: 樱桃: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樱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调中益颜,健脾开胃的功效。春食樱桃可发汗、益气、祛风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樱桃属火,不可多食,身体阴虚火旺、鼻出血等症及患热病者应忌食或少食。 韭菜: 韭菜四季常青,可终年供人食用,但以春天吃最好。它不但是调味佳品,而且是富含营养的佳蔬良药。春季常吃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由于韭菜不易消化,故一次不应吃得太多。一般来说,胃虚有热、下部有火、消化不良者,皆不宜多吃韭菜。 菠菜: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其根红叶绿,鲜嫩异常,尤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警惕:菠菜豆腐汤是民间的传统家常汤菜,以其清淡爽口而深得人们喜爱。然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菠菜和豆腐不应同时吃。 葱、姜、蒜:葱、姜、蒜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此时食之可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蜂蜜:在春季多风的季节里,蜂蜜是最理想的保健饮品。每天早晚各饮用一杯,既可润肠通便,又可预防感冒,清除体内毒素。冲服即可,不需煎煮。由于蜂蜜富含可迅速吸收的糖分,是高能量食品,减肥者不可贪吃。 蜂蜜是非常好的保健品,长时间食用有益身体健康,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冷,食用蜂蜜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在挑选蜂蜜时一定要细心,最好买比较知名的品牌。 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具有健脾补胃,补虚弱的作用。 春笋:除了富含蛋白质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鲜食尤佳。 豌豆苗:时令性蔬菜,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说,榨取鲜汁饮用,最佳。 香椿叶:具有消风、解毒、健胃理气之功。春令时菜,食其嫩叶,入馔甚香,常作凉拌豆腐、炒鸡蛋食用。然而香椿叶又是“发物”,有宿疾者勿食。 其他如扁豆、菜花、芫荽、大枣、豆、奶制品,禽蛋、瘦肉及水果均适宜春季食用。 另外,春季气候干燥忌吃辛辣食物。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人们的饮食和穿衣还不能完全适应变化,加上工作紧张,休息不好很容易“上火”,其具体表现为口腔溃疡、牙龈咽喉肿痛、嘴唇干裂、鼻腔热烘火辣、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医生建议,要有效“防火”,就应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达到清火排毒的目的;还应忌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花椒等,因为这些食物不但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而且还具有“发散”作用,过多食用,容易“耗气”,可能导致气虚,致使免疫力降低。另外,绝不能见了清火药就吃,而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孔氏验方馆400免费咨询热线:400-621-0517 孔氏验方馆专家在线咨询QQ:133010517 13901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