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黑三棱 【基原】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植株质地疏松呈海绵质,绿色。根状茎圆柱形,横走于泥中,下生粗短的块茎及多数须根,茎直立,圆柱形。叶丛生,排成2列,长条形,长60~95厘米,宽8~14毫米,先端钝,全缘,中脉在下面突出成棱,基部鞘状,三棱形,抱茎。6~7月间从叶丛间生出花萼,不分枝或分枝,具叶状苞片,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密集成圆头状,排成疏离穗状花序,雄花具有3雄蕊,雌花具单心皮雌蕊,或少为2个离生的单雌蕊。果为核果状,具棱角。分布于东北、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及西藏。
【原形态】 ①黑三棱(《救荒本草》),又名:肄草(《字林》),三棱草(《千金翼方》)。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下生粗而短的块茎。茎直立,圆柱形,光滑,高50~100厘米。叶丛生,2列;叶片线形,长60~95厘米,宽约2厘米,叶背具1条纵棱,先端钝尖,基部抱茎。花茎由叶丛抽出,单一,有时分枝;花单性,集成头状花序,有叶状苞片;雄花序位于雌花序的上部,直径约10毫米,通常2~10个;雌花序直径12毫米以上,通常1~3个;雄花花被3~4,倒披针形;雄蕊3;雌花有雌,蕊1,罕为2,子房纺锤形,柱头长3~4毫米,丝状。果呈核果状,倒卵状圆锥形,长6~10毫米,径4~8毫米,先端有锐尖头,花被宿存。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池沼或水沟等处。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②小黑三棱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生多数块茎。茎高40~60厘米,叶片宽线形,长45~55厘米;宽6~8毫米。雄花序位于雌,花序之上,无柄,通常5~7个,具叶状苞片;雌花序3~6个;雄花花药线形,花丝线状;雌花子房倒卵形,花柱宿存,略呈钩状。果呈核果状;纺锤形,熟时黑褐色。 生于池沼及水沟等处。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 ③细叶黑三棱 形态特点为根茎短,块茎较小;叶片狭线形,长45~70厘米,宽3~4毫米。 生于沼泽、水沟等处;分布东北、河北等地。
【生境分布】主产江苏、河南、山东、讧西。辽宁、安徽、浙江、四川、湖北等地亦产。
鉴别
(1)黑三棱块茎圆锥形或倒卵形,略扁,上圆下尖,下端稍弯曲,长2-10Cm,直径2-4Cm。表 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顶端有茎痕;须根痕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两侧的须根浪较粗。体重,质坚实,难碎断,入水下沉。碎断面灰黄色或浅棕色,稍平坦,有多数散在的小点及条状根纹。气微,嚼之略苦涩、微麻辣。以体重、质坚实、黄白色者为佳。 (2)细叶黑三棱本品与黑三棱相似,推块茎较小。 (3)小黑三校本品与黑三棱相似,但块茎较小。 显微鉴别 黑三陵,块茎横切面:残存的皮层为通气组织,有较大的细胞间隙,内皮层为1列切向延长的细胞,有的细胞内壁及侧壁增厚。中柱薄壁细胞类多角形,壁略厚,维管束周木型或外韧型,星散排列,外有维管束鞘纤维、导管及纤维非木化。薄壁细胞间散有多数分泌细胞。薄壁细胞含有多数淀粉粒。在残存的皮层细胞中偶见草酸钙簇晶。 性味 味辛;涩;凉 药材基源 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细叶黑三棱、小黑三棱的块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三棱的形态与鉴别中药网www.zhongyao.org.cn描述: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植株质地疏松呈海绵质,绿色。根状茎圆柱形,横走于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