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影响大肠癌治疗结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如何获得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早期大肠癌如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并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甚至可达100%,而进展期肿瘤,无论用何种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也只有50%左右,因此,如何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是直接关系到大肠肿瘤诊治水平的关键一步。尤其对于▲长期多量摄取高脂肪、高蛋白的40岁以上者 ▲家族中有人曾患大肠癌者 ▲患大肠腺瘤性息肉者 ,这些大肠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这些检查尤为重要。诊断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直肠指检: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因为大肠癌中60%发生在直肠。在直肠癌中75%可通过直肠指检发现肿块。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要检查一次,尤其出现便血、便频、大便中有黏液以及里急后重等排便习惯异常者,均应做直肠指检。直肠指检一般能了解距肛门8厘米范围内的病变,如做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则可能查到更高部位。 内镜检查: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有条件者从50岁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检查一次。如阴性,以后每四年检查一次。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这种检查操作简单,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同时能采集活组织标本,还可通过电灼摘除腺瘤等癌前期病变。是早期大肠癌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手段。纤维结肠镜可以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侵犯肠管的范围,癌肿以上肠管有无其他瘤变等。目前纤维结肠镜检已能发现1厘米以下甚至0.5厘米以下的早期癌,对比较小的早期癌及有蒂型早期癌,经纤维结肠镜还能完成全瘤活检,了解其病理分化程度。因此,凡有大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40岁以上者应每年进行一次全结肠检查,有利于发现大肠腺癌、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期病变及早期癌。 大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检查一次,可作为大肠癌大规模普查的初筛方法。因此,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行大便隐血检测:中老年人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症状或乏力者;大肠癌患者直系亲属;大肠癌高发区50岁以上人群。如阳性,则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大便隐血试验还可提示胃溃疡、胃癌、大肠息肉等消化道疾患,特别是大肠腺瘤的癌变率可达10%~20%。 钡灌肠检查:灌肠与气钡双重造影、高质量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可检查到大肠中直径0.5厘米微小癌灶,它能提供大肠癌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类型。可以作为大肠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另外,还有CT、B超、超声结肠镜检查都对大肠癌的诊断、手术方法、发现转移灶等等有一定帮助。
孔彪儒,我国著名中医教授,从医50年救人无数。借鉴祖辈世代行医治病经验,再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经过不断研究—试验—提高—完善,呕心沥血研制出数十种难治愈好复发的疑难疾病特效验方。治疗肠癌的特效验方“益肠愈癌汤”就是之一。孔教授在祖传秘方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不断改良,历经十年研制成功,益肠愈癌汤,不同于传统中药方剂,纯中药选材,通过独特的熬制手段,药力强劲,药效倍增,总体效果优于西医疗法,而且无毒无副,不伤肝肾,非常安全,是肠癌保守疗法最佳选择。 肠癌特效验方“益肠愈癌汤”能够真正达到减少痛苦、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效抑制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命的目的。使肠癌治疗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实现了肠癌治疗的整体、针对性和有效性。孔教授根据“益肠愈癌汤”药理药性及多年肠癌治疗经验,首创益肠愈癌疗法,是肠癌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是迄今为止肠癌医学领域最新的科学治疗方法之一,为肠癌医学领域提供了一整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提高中医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地位和声誉做出重大贡献。
转载请标明
http://www.ksyfg.com/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