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机理不完全相同,主要有两个机制[3]。一个是与染色体的不稳定性(CIN)有关。癌基因如K-ras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如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P53基因、以及结直肠癌基因(DCC)的失活等系列事件的发生,导致正常肠粘膜-腺瘤-癌的逐步演变。另一个是幼稚干细胞错配修复基因 (MMR)的变异,导致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发生,或者体细胞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发生,直接导致肿瘤的形成。结肠癌受家族遗传的影响要大于直肠癌(相对风险RR分别是1.94 vs. 1.27)。直肠癌CIN的发生率高,而MSI发生率极低;与结肠癌相比,直肠癌的K-ras等各种基因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结肠癌,核β-连环蛋白也明显要多,对K-ras依赖性较低,APC基因限制性方式较常见。因此,APC/连环蛋白通道是直肠癌的主要发病机制。另外,直肠癌的P53基因表达高,90%的直肠癌过表达COX2,而仅20%的结肠癌过表达 COX2。由此,在某种程度上说,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两种不同的病。近端和远端结肠癌的发病机制也不完全相同。远端结肠癌主要与CIN有关。据报道,远端结肠的家族性腺瘤样息肉(FAP),几乎100%最终将转变为结肠癌。远端结肠癌染色体5q、17p、和18q等位基因缺失的发生频率是近端结肠癌的2倍。而近端结肠主要与遗传不稳定性,即MMR的变异有关。近端结肠MSI的发生频率是远端结肠癌的10倍。结、直肠癌两个大的家族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就是因为发生机制不同,好发部位也不同。其中FAP与CIN有关,好发于远端结肠;而HNPCC与MSI有关,则多发于近端结肠。 孔彪儒,我国著名中医教授,从医50年救人无数。借鉴祖辈世代行医治病经验,再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经过不断研究—试验—提高—完善,呕心沥血研制出数十种难治愈好复发的疑难疾病特效验方。治疗肠癌的特效验方“益肠愈癌汤”就是之一。孔教授在祖传秘方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不断改良,历经十年研制成功,益肠愈癌汤,不同于传统中药方剂,纯中药选材,通过独特的熬制手段,药力强劲,药效倍增,总体效果优于西医疗法,而且无毒无副,不伤肝肾,非常安全,是肠癌保守疗法最佳选择。 肠癌特效验方“益肠愈癌汤”能够真正达到减少痛苦、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效抑制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命的目的。使肠癌治疗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实现了肠癌治疗的整体、针对性和有效性。孔教授根据“益肠愈癌汤”药理药性及多年肠癌治疗经验,首创益肠愈癌疗法,是肠癌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是迄今为止肠癌医学领域最新的科学治疗方法之一,为肠癌医学领域提供了一整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提高中医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地位和声誉做出重大贡献。
转载请标明 http://www.ksyfg.com/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