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期
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缓解期基本上没有临床症状。
2.分类
按临床表现可分为:
(1)轻型:无全身症状或仅有极轻微的全身症状。
(2)中等型:轻型与重型之间。
(3)重型:每日多次粘液便、水样便;发热、脉数等全身症状明显;血沉加快。
国外还有人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四型,即急腹症型、肠溃疡型、瘘管型和不全肠梗阻型。国内有人将本病分为六型,即急性阑尾炎型、慢性肠炎型、梗阻型、腹块型、腹膜炎型及出血型。实际上各型不可能截然分开,有兼具二三型特征。
基本方:党参25g黃芪25g败酱草20g制百草20g肉豆蔻10g陈皮10g木香10g制点月10g炙甘草8g(冬虫夏草1g三七3g研细冲服)白芷9g附子10g乳香6g没药6g地榆炭15g制它千20g槐花9g制牟大9g白芍15g防风10g制雪川10g炒白术15g大白15g木贼15g 炮制以上稀有罕见特效药品,需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立秋之前用竹片为刀,切片后用木炭火、砂锅、竹笼屉蒸9次,晒9次方可入药。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付煎3次,兑一块,分3次服,每日服3次,21付一个疗程。 【方解】:克隆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在整个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其他表现有恶心、呕吐、纳差、乏力、消瘦、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等营养障碍和肠道外表现以及由并发症引起的临床表现。克隆病可出现下列诸多肠外或全身性病情:关节痛(炎)、口疱性溃疡、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炎症性眼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病、硬化性胆管炎和胆管周围炎、肾结石、血栓性静脉炎、强直性脊椎炎、血管炎、白塞病、淀粉样变性、骨质疏松和杵状指等;年幼时患病的可有生长受阻表现。西医治疗本病以缓解症状为主,重者手术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对因治疗。孔教授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特效验方克隆病康复汤,根据病情随症加减,把辨病与辨证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效果令患者十分满意。方中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制点月活血散瘀,利气止痛;以上四味中药为本方君药;党参补气兼能养血;黃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制百草清肺平喘,泻火解毒;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冬虫夏草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白芷祛风解表,止痛;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乳香调气,活血,止痛,追毒;没药散血去瘀,消肿定痛;以上十味中药为本方臣药;地榆碳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制它千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制牟大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制雪川补血活血;炒白术补气健脾;大白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以上十味中药为本方佐药;炙甘
|